设计说明:
一、核心设计理念
双重基因融合:通过保留工业建筑原始结构(如裸露红砖墙、钢结构横梁)与植入垂直绿植系统,实现粗犷工业感与自然生机的共生
时空对话叙事:利用老厂房改造的历史基底,结合现代材质(如黄铜、玻璃)与自然元素(红土、竹编),构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场景
二、空间构成要素
建筑结构处理:
保留原始混凝土柱体与锈蚀钢架,局部做防锈处理
新增曲面混凝土隔墙模拟洞穴形态,弱化工业空间的冷硬感
采用透明天窗引入自然光影,形成随时间变化的光影剧场
自然元素植入:
中央挑空区设置6-8米高垂直花园,悬挂蕨类与空气凤梨
餐桌间以原生石材种植槽分隔,嵌入耐阴苔藓与多肉植物
墙面局部采用红土艺术涂料,模拟云南梯田肌理
三、材质与色彩系统
主材组合:
材质类型应用场景效果呈现
回收锈蚀钢板入口标识/隔断工业历史感
水磨石地面拼接耐磨且具自然纹理
碳化木家具/装饰温润触感平衡冷硬
色彩方案:
基底色:混凝土灰(60%)+红砖色(25%)
点缀色:孔雀蓝(10%)+苔藓绿(5%)
灯光色温:2700K暖光与4000K自然光分区控制
四、特色功能区域
滨江观景台(适用于临水场地):
采用可伸缩玻璃幕墙系统,实现室内外空间转换
地面嵌入发光水纹玻璃,模拟江水流动感
工业文化展示区:
改造旧工业机械为互动装置(如齿轮转盘餐桌)
设置多媒体墙循环播放老厂房历史影像
自然声景系统:
隐藏式音响播放混合了鸟鸣与机械底噪的环境音
声压级严格控制在55分贝以下
五、运营增强设计
昼夜模式切换:
日间最大化自然采光,突出绿植生态感
夜间通过轨道射灯重点照亮工业遗迹细节
可持续实践:
回收建筑废料制作餐具托架/菜单板
采用光伏玻璃补充部分电力需求
该方案通过工业遗产的当代转译与自然要素的创造性介入,构建出兼具历史深度与生态温度的特色餐饮空间。设计既满足现代商业的功能需求,又通过材质、光影、声音的多维叙事,营造出独特的"城市荒野"体验。